第569章 相谈甚欢(上)-《大国化工》


    第(2/3)页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随着国有企业大批量破产倒闭,社会上累积的好几万下岗工人亟待解决再就业问题。

    几万名下岗职工牵扯到数万个家庭,至少能辐射到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人。因此想办法帮着这些下岗职工尽快找到谋生手段和就业岗位,也是当政者的首要任务之一。

    耿志扬继续说道:“开办一个批发市场需要招募管理、仓储、运输、警卫、保洁等多个岗位的人手。而且还可以较低价格扶持一部分愿意干买卖的下岗职工,甚至带动周围的餐饮服务业。这么一来,一个大型批发市场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解决上千人的再就业问题。”

    听到耿志扬对创建产业有如此清晰的见解,莫秀峰琢磨了一阵儿后道:“小耿,现在市里面有起色的企业不多。你对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块儿,有什么好的主意吗?”

    耿志扬想了想道:“莫哥,我在民营企业专门负责技术,对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块儿的确不怎么了解。我要是乱说一气,岂不成了班门弄斧了吗?”

    “哈哈……”莫秀峰笑道:“咱们只是饭桌上私聊,不牵扯原则问题。你要是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放心大胆地说。就算说得不对,我也不会笑话你。”

    “那我可就大胆地胡说八道了!”耿志扬微微一笑道:“我们公司改制前是市里的氮肥厂,当时仅有合成氨和常压法硝酸两个生产车间在运行,碳铵和硝铵车间都已经停产。”

    莫秀峰见他说起了氮肥工业公司的前身,立时明白他是要以本厂为例子举一反三展开接下来的话题,于是聚精会神侧耳倾听。

    只听耿志扬继续说道:“当时的合成氨和一硝车间技术水平非常落后,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硝酸浓度低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也就强不到哪儿去。”

    1993年以前的安海市氮肥厂,产品单一入不敷出,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为了挽救该企业,市里面才千方百计筹集了三千万宝贵资金,再加上氮肥厂自己筹措的一千多万,又从银行贷款了一个多亿,这才凑足了购买二硝设备所需的一点四亿多资金。

    在二硝装置投产前,氮肥厂又自筹资金改造了一硝车间那套常压法硝酸,将其生产能力从一万吨扩大到两万吨,并把酸浓度提高到了百分之四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