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饥民-《海上升明帝》
            
            
            
                
    第(3/3)页
    每人可以打一碗粥,很稀,能映出人影。
    可对于饿的快死了的饥民们来说,那粥却散发着让他们陶醉的味道。
    赵福排在队伍里,兴奋着却又担忧着,“这些兵怎么还施粥放赈,不会是想强拉壮丁当兵吧?”
    他们之前从兖州一路过来,没少遇到清军,但别说赈济了,每次碰上,还得被他们搜查一遍,遇到值钱的直接就抢走了,连一斤米都不肯给他们。
    反倒是有些人藏着的粮食被他们夺走。
    甚至有的看上年轻好看的妇人姑娘,都侮辱甚至抢走的。
    那些哪是兵,比贼匪还过份。
    饥民对军队很警惕,但在饥饿的驱使下仍无法抗拒粥的诱惑。
    赵贵也想到这些,却也只能来排队。
    再不能吃上一口,他也许还能撑几天,但孩子们肯定就要饿死了。
    拉壮丁就拉壮丁吧,只要能给妻儿们换上二三斗粮,他也愿意了。
    终于排到了自己。
    “每人一碗粥,当心烫嘴,慢点喝。”
    “打了粥就赶紧到一边去,别挡着后面人啊。”
    “饿久了不能多吃,否则肠胃受不了,只能吃一碗。”
    打粥的是一个士兵,他看赵贵高大,特意从底下给他多舀了点米粥。
    赵贵讨好的道,“军爷,我还有五个孩子,多打点活命,求你了。”
    士兵瞧了他背上一个,怀里一个,手上还一个,“不是三个孩子吗?”
    “后面我妻子还带了两个。”
    “嗯,真不容易,有碗吗?”
    赵贵赶紧拿了一个逃难时携带的皮口袋,能装水也可以装粥。
    士兵便给他往里打了五碗,等于多打了一碗。
    “谢军爷。”
    打粥的士兵叹道,“你们也不容易,都是兖州逃来的吧,监国殿下便是兖州的,你们既是殿下的子民也是殿下的乡亲,殿下交待过,要安抚救济山东来的饥民。”
    “你们是殿下的兵吗?”
    “嗯,我们是鲁王殿下的御营亲军,这是御营亲军马军金吾镇骑兵和步军勇士、勇卫镇。”
    ······
    一家人终于喝上了还有些烫的米粥时,都高兴的流泪。
    连汤带水的喝完,最后几粒米也都捡起来放进嘴里。
    肚子里有东西的饱腹感,真好。
    无数的灾民都往这里汇聚过来,而御营一直在放粥,那些锅就没停过,赵贵吃饱后主动带着妻儿去帮忙捡拾柴火。
    回来后,赵福过来。
    “我刚打听到,鲁监国的御营不招兵了,也不拉壮丁,他们有辅兵负责运输这些,不要民壮。”
    “不过我还打听到,御营一位粮台的官员说,他们倒是欢迎大家南下,若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或是识字的文人,都可以由他们预支粮食南下,等到了南边后再安排事做。”
    “还有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