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守江守淮-《海上升明帝》
            
            
            
                
    第(3/3)页
    “我们只要再破坏破坏,那鞑子很难在这里驻军,不能驻扎足够多的兵,那么他们别想把江南的粮食赋税北运,这是一条命脉,我们卡住这里,就掐住他们的喉咙。”
    “我们拆毁他们的城池,堵塞他们的运河,控制他们的盐场,那么这片广阔的黄淮之地,就会成为我们来去自由的狩猎场。”
    “如果我们真要正面守城对决,那我何必来这里,我们直接在杭州,在绍兴打不好吗,甚至退往衢州等地更有优势。
    时候未到,诸君稍待!”
    会议过后,朱以海兵分几路,他亲领一路沿运河北上徐州,其它几路分别去攻淮河上游的凤阳、寿州,以及东北面的海州。
    朱以海的要求也很简单,趁现在这些地方空虚,沿途扫荡过去,如果反抗激烈就绕过去,反正城中也没多少清军,不会造成威胁,打下的城镇,组织百姓拆毁城墙,堵塞护城河,分掉府库里的钱粮,甚至运走衙门里的档案册籍,把官吏都带走。
    彻底瘫痪地方,要让鞑子收复后,也无法倚靠,更无法短时间里恢复统治,从地方征收钱粮等。
    这是对鞑子的大扫荡。
    既然守不住,那就根本不守,我不守,你也别想法。
    以后这片地方,谁都可以来去自由。
    破坏总比建设更容易。
    以往都是鞑子年年叩关入侵,到处劫掠破坏,而现在,鞑子占据中原,那就轮到朱以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治理一个国家,不仅仅是靠能打就行的。
    最核心的其实反而是一个钱字。
    钱是国家治理的根基,百官俸禄、宫廷用度,以及养军打仗,处处离不开钱粮,而这些都不是那些能打的兵能解决的,是那些普通的地方百姓耕种制造慢慢聚拢上缴。
    江南已经打烂了,湖广也打烂了,现在轮到淮扬了。
    只要把这里也给打烂了,那鞑子就会跟崇祯一样,陷入深深的困境之中不可自拔。
    大明中期时,东南倭寇给大明朝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万历三大征,所以别小看破坏,有时比正面作战的威力还大。
    湖广的粮、两淮的盐,江南的钱,失去了这些,鞑子再无法嚣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