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彼得的性格自然处理不了,好在米歇尔是个泼辣性子,也有管理和指挥天分。 在两具钢铁战甲的帮助下,施展几次雷霆手段后,队伍总算勉强维持着基本秩序。 可是疲惫却在不断累积。 彼得累,这些逃难的普通人也累。 “彼得,大家可能撑不住了。”米歇尔走过来,神情凝重道:“大家已经连续走了五天,每天只能休息四个小时,已经快到崩溃边缘了。” 曾经胖到两百多斤的内德这几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 “我们才刚到马里兰,距离亚特兰大还有一千多公里,就算一路安全至少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斯塔克先生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食物和水,但这么多人绝对撑不住上千公里的迁徙,我们不是军队。” “再去找几辆大巴车怎么样?”内德大口喘着气。 这支队伍真正做主的人竟是他们三个半大小子,经历过“烁灭”的他们眼下连高中都没毕业。 如果不是头顶盘旋的钢铁战甲和无人机只听彼得的指挥,三千多人根本不可能老实接受三个小鬼的领导。 从纽约撤离的时候,他们曾乘坐车辆,但没多久就被堵在桥上动不了。 后来又多次找到被人遗弃的车辆代步,公路被堵就从田野走,这才让他们五天内跨越宾夕法尼亚州抵达马里兰州。 否则如此臃肿的非专业队伍每天能步行四十公里都是奇迹。 “可是人数太多了,加上大家的行李,至少要六七十辆大巴车。”彼得头大如斗。 经历过这五天后,彼得尚未拥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觉悟,却已深刻体会到管理者的艰难。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彼得这五天来感受最深的一点,任何物资的分配都必须公平,否则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表达不满。 不是每个人都能提前准备好行李再逃难,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慌不择路的跑,孑然一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