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得水弯着腰,恭顺道。 “听闻是为了发行方便,纸张轻了,报差就能携带更多份。” “有些道理。” 庆皇展开报纸,看到了上面的文章。 不是蝇头小楷。 字还算大。 字若太小,看起来就很费劲,对于大庆人来说很不友好。 “蒸汽火车投入使用,辽王亲自驾驶。” 庆皇抬头就看到了标题。 脸上不免露出笑容。 蒸汽火车的事儿,庆皇早就知道了。 雄英那里就有一辆。 虽然那辆蒸汽火车很小很小,简直如同玩具一般。 但也能从中看出运行原理。 “也算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庆皇如此评价着。 只是并不着急在大庆铺设。 大庆太大了。 所耗费更是惊人。 在北伐没有完成前,庆皇不会启动任何大工程。 必须将大庆所有的力量。 都放在北伐上。 唯有如此,方能不出差错。 “看来将那些匠人送到老六那,还真的送对了。” “要在京都,还真的做不出这等好东西。” 庆皇如此评价着。 大庆如今一半工匠,皆在辽地。 另外三成在京都。 剩下两成在各州府。 这已是京都人的共识。 辽王好工匠之名,已经随着战绩传遍了整个大庆。 匠人往辽地跑,这也是相当正常的事儿。 虽说朝廷有官员弹劾。 但庆皇全给压了下去。 甚至还反问了一句。 “那些匠人去辽地,能住的暖、吃饱饭、养活家人。” “若继续呆在原籍地,你们这些官员,能保证他们能活的很好吗?” 此话一出。 再无人回答。 大庆官员令庆皇很失望,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儿。 也不能说大庆官员做得很差。 而是没有那么突出。 或者说真正有大功绩的少。 真正的大功绩,也基本都被跟庆皇发家的老勋贵们掌握着。 其余人,也很难有机会。 王得水听庆皇的话后,老脸都笑出了褶子。 “辽地的新鲜事物,的确多得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