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短短半日间,秦风的诗词就如山洪海啸般,席卷京都大街小巷。 茶楼酒肆,士子文会,瞬间便知。 在这个严重缺乏娱乐的年代。 但凡有一两句好诗词,便会被大庆人传上很久很久细细品味。 而这次。 足以传世的诗句,如同轰炸一般。 就连京都的许多宿儒,都觉得脑袋有些发懵。 “这当真是辽王写出来的?” 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件事儿。 “辽王才十八岁,武功便已天下无双,如今又有传世诗词……” 许多文人都不敢相信。 “假的,必是有人代笔!” 花钱请人代笔诗词,这事儿总有。 但很快便被人反驳。 “大庆还从无能写出这般诗词的人。” “况且能写出这等诗词,何须给人去代笔?” “当年汪公赠李太白一万八千两,方能有那么句不及汪伦赠我情。” 所有人都清楚。 若说一二首烂诗,倒有可能是他人代笔。 可这等传世诗词。 绝无半丝代笔可能 无论是谁写的,光着名望,就足够荣耀富贵一生。 甚至所成就的文名,就连皇家,也绝不敢轻视。 “写出这等诗词的,是辽王啊,十八岁的辽王,曾大功于天下的辽王。” “绝世之妖孽!” 京都一时盛赞震撼,诸多情绪。 甚至百姓们无比恍惚。 觉得秦风似乎以一己之力,让大庆踏入了盛世之下。 古人所说的盛世。 文武必然皆有。 如今的大庆,武有辽王灭北胡三十万大军,如今北胡派遣使臣向大庆低头,奉大庆为兄,还要和亲。 文有辽王诗词可传万世。 文武两道。 辽王皆达到大庆巅峰。 “辽王还未行冠礼,与辽王相比,我等文人该怎么活?” “辽王骂的对,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我。” “我要弃笔从戎。” “你连刀都提不动。” “休要污蔑我,看我老拳。” 一时间,京都民间因秦风诗词沸腾。 更因一首竹石,让京都百姓漫山遍野的去找竹子,栽种到家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