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科举考试-《无怨天下》
第(3/3)页
最后,如今武官还多为世袭,民间习武者多不得志,致使他们投身江湖,拉帮结派,危害治安,朝廷不妨增设武举,由兵部主持,考核谋略与武艺,补充武将之源。”
“你有诸多意见为何不递个折子?朕不问你你就要任凭这些不利社稷不利发展的弊端一直存在下去祸害无国吗?”皇上突然变色,吓得百官战战兢兢。
上朝比上学还煎熬,皇上没刘焱好应付。
“皇上恕罪,这些是臣刚想起来的,臣天生愚钝,只有您时时鞭策脑子才会转上两转。”
皇上若不问,我想这些跟我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干嘛?
“那朕就好好鞭策你,朕限你三日内写出详细的科考弊端及改革措施!退朝吧!”皇上拂袖而去。
“煜王爷真是一鸣惊人啊!”
杜仲留下了别有深意的一句话走了,任其他官吏回肠百转。
我心里的小羊驼们欲穿胸而出。
皇上竟然真根据我憋了三天的折子改革科举了,于是今年省试过后欢天喜地以为自己有了做官资格的人听闻又多了一项“殿试”,全都在心里问候提出此案的我的祖宗,可怜乐家又背锅了。
那个周晦文果然一语成谶,空有篇章传海内,无半分功名傍身。可是文人墨客总是恃才傲物,他不承认才学不如人,到处宣扬是因为得罪了煜亲王才名落孙山。
殿试时皇上发现了近一半的庸碌之辈,皆使之落榜,又从原本落榜名单中提了几人上来,其中就有那朱晦文,他还以为皇上知道了煜亲王公报私仇才提他上榜,每逢见到我都拿鼻孔对着我。
要不是老子,你能起死回生?
因着那群不该上榜却上榜的人,牵扯出一大批行贿受贿结党营私之案,朝堂上无人不记恨我,严清水愤而辞官,皇上应允了,比竟他年岁大了。限制做官年龄,也能避免老人沉溺于科举。
原礼部侍郎擢为礼部尚书,我因献策有功补礼部侍郎一职,科考一事也由原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改为礼部侍郎主持,皇上又摆了我一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