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科举考试-《无怨天下》


    第(2/3)页

    天上掉下一只鸽子砸断了我的思绪。

    鸽子腿上绑着考题答案,这群鸽子有十几只,皆出自一家,笔迹皆出于一人之手,工整得宛若印刷体。

    我终于知道谢太师在朝中无权无势为何屹立不倒了。

    追鸽子的差役回来了,鸽子半路被和三公主踏青的谢慎言“不小心”打落,一无所获。

    寒门子弟大多饿着肚子来考试,顶多吃些干粮,就着满贡院的烤乳鸽味,吃得很是香甜。另一些考生闻到了烤鸽子味惊了一身冷汗,自叹倒霉。

    三科陆续考完,共用时一个月,张书张翰林被冠以“名捕”之名,二百多名书生没跃成龙门,反而要游街示众,发配充军。

    我算是办完了第一件差事。

    早朝之上,皇上要我谈谈科举改革!

    我没有满腹经纶,不会吟诗作对,竟然让我谈科举改革,一众科举出身的官员不淡定了,比如杜仲,比如刘焱,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个半文盲,也许就是个只上过两个月学的全文盲。

    但皇上忽略了他们的意见,执意要听文盲的意见。

    “回皇上,臣有以下几点拙见:

    其一,臣访闻浮薄之徒 , 扇为朋党 , 请之关节,干扰主司 , 每岁第名无不先定,光显帝在世时,曾在省试之后亲自复试,皇上不妨效仿光显帝,在省试后加殿试,亲自将营私舞弊之人落下。

    其二,考前‘行卷’之礼既导致贪腐之风盛行,又使师生在官场中结党营私,官官相护,不利社稷,当废止。

    其三,考试内容限制了百姓思想,固然利于统治,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社会发展,算学、法学、农学、工学、医学等乃民生之本,也应加以重视,读死书不如不读书,不仅要考死知识,还应注重考生的创造力,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使无国继续发展。”

    本来我只想糊弄一下,说三点足矣,没想到这么一想,当今科举弊端太多了,又补充到:

    “其四,重科考的同时也应加强学校教育,仿照国子六学在民间增加官学,聘用读书人为老师,不仅提高了百姓素质,也能扭转读书只为科考的思想,增加读书人的出路;

    其五,很多读书人终其一生追求功名,以致碌碌无为,成为国家负担,即使中榜,也当不了几年官,浪费朝廷资源,还不乏一些老者在放榜后或大喜或大悲而死,不如提前限制考生年龄免得误人终身;
    第(2/3)页